香港上市
香港在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地位、優越的地理位置、高度的國際化,以及香港與內地的特殊地緣文化關系,使其成為內地企業接受度最高的境外資本市場。
在香港上市的時間可控性高、融資額大、上市后再融資非常便利,可使用的融資手段眾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轉債、認股證、高息債、杠桿融資等。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規模往往都超過了其首次公開發行的融資額。
香港市場的上市企業行業比較綜合,傳統行業較多,在內地難以上市的房地產、餐飲連鎖及準金融類企業(城商行、小貸公司等)都選擇了香港上市,相比之下,高科技和新興行業占比較低。
目前,港交所正力圖通過制度改革吸引更多高科技和新興行業的公司到香港上市,主要針對三類公司:尚未有盈利的生物公司、采用非傳統管治架構的公司、擬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
港交所一系列的變革順應了市場的發展,以及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將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到香港上市,為香港資本市場持續穩定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香港資本市場有主板和創業板市場之分。創業板市場主要面對規模較小,但是具有較高增長潛力的公司,對上市企業的要求較為寬松。主板市場面對規模大、較為成熟的企業,對上市企業的要求較為嚴格。
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交易所作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管理的總資產達到4萬億新元。同時,新交所也是全球領先的結算所之一,清算和結算都接受離岸人民幣,是世界上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之一,其20%的上市公司以及15%的債券發行人來自大中華區。除了籌集資金外,新交所的股票指數,貨幣和商品衍生品是全球市場參與者在中國投資的主要風險管理工具。
新加坡交易所主要有兩大核心板塊,即主板和凱利板,與全球其他交易所類似。主板針對規模龐大,業務成熟的大型企業;而凱利板更多針對增長型中小型企業,旨在能及時為企業提供融資,助力成長,更快實現上市所設置的板塊。
與港交所,倫交所以及納斯達克相比,新交所最明顯特點就是再融資能力強,且該交易所上市的公司55%來自非本土企業,國際性強。同時,其板塊更加專注于消費品,醫療保健,房地產,科技,海事,商品、貨運物流等。
新交所接受包括新元以外的其他六種全球認可的貨幣,有美元,歐元,英鎊,港幣,澳元,人民幣。同時,投資人有更多的貨幣偏好選擇來進行資產配置。
美國上市
美國證券市場的規模是包括香港在內的其他世界任何一個金融市場所不能比擬的,全方位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納斯達克股市(NASDAQ)和招示板市場(OTCBB)。多種上市標準(納斯達克有3種標準),能滿足各類企業不同的資本運作需要。
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具有組織結構健全,設備最完善,管理最嚴格,及上市標準高等特點。上市公司主要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
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運行成熟與規范,股票和衍生證券交易突出。上市條件比紐約交易所低,但也有上百年的歷史。許多傳統行業及國外公司在此股市上市;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完全的電子證券交易市場。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證券交易活躍。采用證券公司代理交易制,按上市公司大小分為全國板和小板。面向的企業多是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大中型公司,而不只是科技股;
招示板市場(OTCBB):是納斯達克股市直接監管的市場,與納斯達克股市具有相同的交易手段和方式。它對企業的上市要求比較寬松,并且上市的時間和費用相對較低,主要滿足成長型的中小企業的上市融資需要。綠專資本 集團最早在這里交易,后快速發展轉入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如果企業質量好,盈利能力強,在美國上市所能融到的資金要遠比其他市場多。美國股市有較高的換手率和市盈率、大量的游資和風險資金,其股民崇尚冒險的投資意識。在行業方面,美國股市更青睞高科技、創新型企業。
英國上市
對于在境外上市的中資企業而言,香港和美國似乎成了首選之地,而作為老牌金融中心的倫敦,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在倫敦,僅就證券業務來講,就有近60家中國公司,還有從事債券、外匯交易基金等活動的其他中國公司。同時,倫敦是最大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倫敦證交所有雄厚的國際資本和很強的流動性,且對外國公司高度重視,充分國際化,發行人遍布全球115個國家,上市公司近3000家,其中約20%是外國企業。
英國資本市場分為:倫敦證券交易所、二板市場AIM。
倫敦證券交易所:一家有200多年歷史的交易所,大約2000家英國公司及500多家海外公司掛牌交易。
二板市場AIM:由倫敦交易所主辦,其運行相對獨立。為初創的、高成長型公司所提供的一個全國性市場。
倫敦證交所對公司治理機制和上市后監管要求嚴格,曾出現過中資上市企業老板跑路的現象,給中資企業的聲譽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英國資本市場同樣是條塊結合、有集中、有分散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這樣一個結構完整、功能完備的市場體系,有力地支撐、維護了英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
總而言之,新加坡交易所規模較小,美國上市條件相對寬松,但是近期國家在收緊企業赴美上市的政策,而在倫敦和其他的證券市場不同,那里是保薦人制度,也就是說當保薦人推薦你上市,你就能夠上市,但股票的分銷時要找好的分銷商(如果不是保薦人承銷)。在這種環境之下,更多投資者選擇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