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個月近12萬人才獲批入境香港
香港“搶人才”戰略初步成果明顯。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今年首10個月,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近18萬宗申請,當中近12萬宗獲批。根據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獲批來港的人士中,約7.5萬人已到港。約7.5萬名受養人隨同獲批人才抵港。
透過高才通計劃、優才計劃以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獲批個案分別為34360宗、9423宗及21296宗。
此前,孫玉菡表示,“搶人才”不會停步,配額亦不會縮減,當局下一步挑戰是留住人才。
今年11月起,優才計劃推出經優化的綜合計分制,采用更客觀清晰的計分準則,簡化申請甄選程序,審批效率會有所提升。若申請人選擇取消舊有申請并循優化后的機制遞交新申請,審批時間會縮短。
優才計劃最新評審要求詳情
(1)申請資格門檻
綜合計分制下,申請人需達到新的申請資格門檻,即符合 12 個評核準則中的 6 個。這些準則涵蓋年齡、學歷、工作經驗、人才清單、語言能力和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2)人才清單更新
2025 年第一季度,香港優才計劃將更新人才清單,聚焦于航運、商貿、法律服務、航空、創新金融、科技、知識產權和文化藝術等領域,旨在吸引推動香港八大中心發展的專業人才。
(3)申請程序優化
入境處計劃優化綜合計分制,簡化審批流程。未來可能采用更簡化的 “是非題” 形式填寫申請,目標是將審批時間從原來平均 9 個月大幅縮短至 3 個月。目前,香港入境處申請系統已調整完畢,新規定即日起生效。
香港優才計劃申請條件
(一)基本資格要求
年齡:年滿 18 周歲。
經濟能力:有足夠經濟能力負擔自己及受養人在香港的生活費用,需提供資產證明。
良好品格:無犯罪記錄,品德良好。
基本學歷:通常要求學士學位或以上學歷。
(二)計分制要求
綜合計分制:從 12 條評審準則中滿足 6 條,變革聚焦于新增合資格院校及 STEM 專業考量、取消管理分并新增三年特定行業經驗要求、申請前一年稅前收入達 100 萬港幣、擁有盈利 500 萬港幣企業或上市公司股份。
成就計分制:適用于在文化、體育等領域有杰出成就者,如獲國際獎項(奧運獎牌、諾貝爾獎等),或能證明工作得到同業肯定、對界別發展有重大貢獻(業內終身成就獎等),符合條件可直接獲批。
香港優才計劃更適合哪些人群
1、年輕專業人士:50 歲以下更受青睞。
2、高學歷人才:尤其是全球百強大學的碩士或博士學位持有者,STEM 領域畢業生有額外優勢。
3、名企高管與高技術人才:5 年以上工作經驗,在跨國公司或知名企業擔任高管或有高技術背景,有海外工作經驗更佳。
4、金融、科技等特定領域專家:在香港政府鼓勵的金融、科技創新、國際貿易等行業有專業知識和經驗。
5、國際工作經驗者:至少兩年國際工作經驗。
6、高收入人士:年收入 100 萬港幣或以上。
7、企業家與公司股東:本科及以上學歷,是盈利 500 萬港幣以上企業獨資擁有者或占股 50% 以上股東,或在上市公司有一定股份。
8、語言能力強者:良好中英文或特定情況下其他優秀語言能力。
9、創新與科技領域人才:在香港推動的創新科技領域有專長。
10、教育背景優異者:非 STEM 領域但畢業于頂尖學府的碩博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者有優勢。
11、特定行業人才:如在供應鏈管理、跨境海運及空運等香港關鍵行業有經驗的專業人士。
12、有潛力的年輕畢業生:雖工作經驗不足,但畢業于全球百強大學且有潛力在特定領域發展。
從香港優才政策優化內容看,可見港府是從追求 “量” 轉向提升 “質”,確保引進高質量人才。變化后的優才計劃更加注重申請人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旨在吸引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取消配額限制但篩選機制更嚴格,流程簡化與政策更新提高效率。這一變化體現了香港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積極態度,同時也保證了引進人才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