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香港幾乎同時,新加坡也正在陸續放開“全數字銀行”牌照(digital full bank)。
1月2日,電玩游戲供應商雷蛇(Razer Inc。,證券代碼1337.HK)公告,雷蛇的金融科技分支Razer Fintech和昇菘控股等組成財團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交全數字銀行牌照申請,申請以設立Razer Youth Bank。預計新加坡金管局將于2020年年中通知Razer Fintech其申請結果。
就在三天前,去年12月30日,新加坡兩家本地企業Grab與新電信(Singtel)公告,將組成一個財團,申請新加坡全數字銀行牌照。
所謂數字銀行,也稱數碼銀行、虛擬銀行或互聯網銀行,是不設有實體分行和提款機,交易線上網絡進行的一種業務形態。新加坡正邁向無現金社會,但過程緩慢,許多商店或消費場景仍然需要用現金。
根據雷蛇公告,借助其全球布局及其建立的創新電子支付平臺,Razer Fintech正計劃透過建立全球首家Global Youth Bank(即Razer Youth Bank,總部將設于新加坡),將其金融科技領域擴展至數字銀行服務。
雷蛇組建了一個財團來申請新加坡的數字銀行牌照。具體為,Razer Fintech已聚集一個戰略合作伙伴財團,擬認購Razer Youth Bank的股權。戰略合作伙伴包括Sheng Siong Holdings、FWD、Linksure Global、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和Carro。此外,已有服務提供商、產品及技術平臺向Razer Youth Bank提供服務,包括Justco、Quantifeed、Saxo Markets、Real Vision、SkyScanner、SoCash、Turnkey Lender、V-Key及Visa。
除了Razer Fintech,Grab與新電信的全數字銀行牌照模式為:Grab、新電信分別持有該財團的60%、40%股權。由這合力建構的數碼銀行,旨在滿足數碼優先(digital-first)消費者對便利與個人化服務的需求,以及滿足視缺乏信貸為主要痛點的中小企業的需求。
早在2000年,新加坡金管局便推出互聯網銀行框架(internet banking framework),讓銀行業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數碼銀行業務,星展銀行、大華銀行、華僑銀行、花旗銀行和渣打銀行等都曾參與。
例如,華僑銀行2000年設立finatiQ,號稱是亞洲第一家純電子銀行,后又推出專攻中小企業市場的finixis。由于無法招到足夠的客戶,這兩家數碼銀行經營不多幾年便終止服務。
2019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將發出5張牌照。包括2張全數字銀行執照(digital full bank)、3張批發數字銀行牌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前者只開放給總部設在新加坡、由新加坡人掌控的公司,可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包括接受零售客戶存款。后者開放給新加坡或外國公司,但只能服務中小企業和非零售客戶。去年8月,新加坡金管局正式開放牌照申請。
不過,據當地媒體報道,新加坡目前有超200家銀行,星展、華僑和大華這三家本地銀行占有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銀行業近乎飽和。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