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審計稅務和海關部門發現的問題
近日,審計署披露《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重點審計了稅務和海關部門組織財政收入等方面情況,發現存在主要問題:稅務和海關部門組織財政收入不到位。
審計稅務和海關部門稅費征管、進口監管等履職情況發現:
一是征管不夠嚴格和制度漏洞造成稅款流失。稅務部門應征未征個人所得稅、消費稅、房產稅、增值稅等449.42億元;海關單位少征關稅、反傾銷稅、進口環節增值稅等58.9億元。
二是未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75萬戶符合條件企業應享未享留抵退稅、支持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等稅費優惠1273.77億元;2568戶條件不符企業違規享受留抵退稅、小微企業等稅費優惠24.03億元;海關總署等23個海關單位對1078戶企業未及時退還或多征收保證金、消費稅、增值稅等65.47億元。
三是人為調節征收進度影響財政收入真實性。有的稅務部門為完成當年任務,多征收或提前征收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542.9億元;有的稅務部門完成當年任務后,延壓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等入庫947.9億元。
審計署:加大稅費征管力度,釋放了哪些信號
針對上述情況,審計署建議,財政收入方面要加大稅費征管力度,完善部門數據共享,堵塞制度漏洞,做到應收盡收、顆粒歸倉,鞏固好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態勢。審計署的建議對跨境電商企業來說釋放了哪些信號?
1、加強稅務合規:企業應重視稅務合規,確保準確申報和繳納稅款。
2、關注減稅降費政策:企業需密切關注減稅降費政策,確保自身符合條件并充分享受相關優惠,同時避免違規享受優惠。
3、合理規劃稅務:企業要合理規劃稅務,避免人為調節征收進度對自身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也要關注財政收入真實性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跨境電商企業該如何應對
在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背景下,跨境電商企業面臨著更高的監管要求、成本增長、數據歸集等挑戰,跨境電商的合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只有合規,才能使得跨境電商企業獲得資本青睞,乃至于上市融資、擴大再經營。合規已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和選擇,跨境電商企業該如何應對呢?歸納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明確財務、稅務等關鍵崗位的職責和權限,規范財務流程,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建立審計機制,定期對企業的財務和稅務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并糾正潛在的風險和問題。
2、嚴格履行稅務義務
企業應嚴格遵守國內外稅法規定,按時、足額繳納稅款。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稅務管理體系,準確計算和申報各項稅款,確保稅務申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企業還應加強稅務風險管理,提高稅務合規意識,避免稅務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3、重視文檔管理和備份
跨境電商財稅合規過程中,文檔管理和備份至關重要。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文檔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相關財務和稅務文件,確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時,采用電子文檔管理系統,提高文檔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4、密切關注政策變化
跨境電商財稅合規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政策變化頻繁。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內外財稅政策動態,及時了解政策變化對企業的影響,并根據政策變化調整經營策略和申報流程。同時,參加相關培訓和研討會,提高企業對跨境財稅合規的了解和應對能力。
5、堅守法律底線
跨境電商財稅合規的核心是遵守法律法規。企業應嚴格遵守各國的稅法和財務法規,不得從事任何違法行為。在涉及跨境財稅合規的國際條約和協議下,企業也要履行相關義務和責任。只有堅守法律底線,企業才能在跨境電商領域取得長遠發展。
總之,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已經走到陽光下,合規、健康才是企業的長久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