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故事的起因
近期,賣家們都被“亞馬遜賣家侵權被品牌方索賠超3.6億”事件嚇得心驚膽戰,生怕一不小心就賠得傾家蕩產。導致這件事發生的根源就是知識產權侵權,如今知識產權侵權也是大多數賣家的痛點,小編也一直強調跨境電商出海布局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店鋪的崛起與傾覆都與知識產權緊緊相連。
侵權故事的起因
有一位初入跨境電商圈的亞馬遜新手賣家,因為缺乏成熟的亞馬遜店鋪運營經驗誤把帶有香奈兒商標的圖片上傳至自己店鋪,并銷售香奈兒仿品。
為了防止越來越多的仿冒品出現、及維護品牌形象,香奈兒出手了,決定對包括該新手賣家在內的30多位亞馬遜賣家發起了起訴,在法庭上明確要求每位涉嫌侵權的亞馬遜賣家賠償1200萬元。
如果按照30多位亞馬遜、每位賣家按1200萬元賠償金來算的話,那么這起亞馬遜賣家侵權事件,涉事賣家賠償給品牌方的金額超過了3.6億元。
可見,蹭品牌流量這條路是死路一條,建議各位跨境賣家要趕緊合規,并提前做產品轉型、盡早布局海外知識產權來打造自己的出海品牌。
為何圖片侵權案例頻發?
目前只要圖片上出現了其他人的商標LOGO、水印或其他版權圖片,都可能構成侵權行為,這也導致包括圖片侵權在內,已經成為跨境賣家遭遇的最常見侵權類型。
為何圖片侵權案例頻發?統計機構eMarketer有一份報告提到了,60%的美國線上購物者堅持在購買商品前至少會查看3、4張圖片,當然還有13%的網購者則需要5張或更多商品圖片。
對此,自主獲取消費者反饋的平臺PickFu透漏,當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時,有53%的人會先看價格,其次有47%、11%的人會關注照片和產品標題,至于描述僅有5%的人會比較看重。
所以這也要求國內亞馬遜賣家接下來除了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出海品牌的同時,做好圖片等Listing打磨優化對于爆單同等重要。
一旦店鋪圖片侵權,不僅要面臨巨額賠償金,自己好不容易起量的產品也會因為主圖侵權被下架、鏈接被降權,最終導致銷量和轉化率急速下降。
布局海外知識產權刻不容緩
1、海外專利布局
關于是否有必要在海外申請專利,企業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對自身產品加以知識產權保護:在海外獲得專利保護可以為企業的產品進入海外市場保駕護航,能夠幫助維護、鞏固和提升產品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
(2)抗衡或制約競爭對手:開展海外專利布局可以幫助企業積累專利實力,借此抗衡或制約競爭對手;或幫助企業積累專利籌碼,未來通過專利訴訟等方式來牽制市場同質化競爭對手。
(3)直接獲取利潤:開展海外專利布局還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有價值專利,并有可能通過許可、權利轉讓等方式直接獲取利潤;也可幫助企業在商業談判、兼并重組、融資、上市等海外市場運營活動中提高無形資產價值,從而獲取利潤。
(4)增加產品附加值:開展海外專利布局能夠幫助企業獲取具有排他性的知識產權,并對企業打造品牌有所幫助,從而增加產品附加值。
(5)增加供應鏈風險應對籌碼:企業圍繞上游產品開展海外專利布局,有助于提高企業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及風險控制能力。
(6)影響產業規則:在某些行業,如果可以圍繞國際技術標準開展海外專利布局,并推動由此獲得的相關專利納入到標準之中,這將有助于企業影響產業規則,進而爭取市場主導地位。
(7)在文化層面獲得海外社會認同:基于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和尊重,擁有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的產品可能在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認同感。
2、海外商標布局
海外商標布局主要需要考慮到以下五個維度。
(1)商標的選擇,即選擇何種標樣
考慮到海外商標在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習俗、語言以及商標法律法規的差異,建議結合目標市場消費者的認知、語言習慣、文化風俗以及商標法的特殊規定,設計和選用既能夠代表企業或者品牌形象,又在消費者中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同時符合當地法律規定的商標進行布局。
(2)國家或區域的選擇
建議企業結合業務發展需要,劃分出核心區域、重要區域和其他區域,并針對各個區域來分別進行海外商標布局。其中核心區域可以是產品已經出口或者即將出口,重要區域可以是產品預計出口進行提前布局的區域,而其他區域可以是中短期無明確規劃但長期可能會覆蓋,包括在部分搶注高發地區進行提前防御布局的區域。
(3)商品和服務的選擇
建議結合企業商品經營范圍、產品出口規劃、防御性保護的需求、目標國家的商品分類特點,同時參考同行的保護案例來選擇商品或服務。大多數國家或地區是采用尼斯國際商品及服務分類,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國家或地區的分類規范與尼斯分類可能有所差異。
(4)商標申請人名義的選擇
常見的海外商標布局申請主體的模式有兩種。
第一種模式是統一由總公司名義申請,或者統一由知識產權管理公司來進行申請,再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許可授權給各地的子公司、分支機構、代理商、經銷商或者關聯公司使用。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對商標實行了統一管理,且對商標布局統籌把控,以及布局管理成本相對較低。但由于實際使用商標的主體與權利人主體不統一,在使用的規范性保障,使用證據的保留和收集上可能會有一定難度。
另一種模式是由實際使用主體負責當地市場的商標布局,例如由各地的經銷商代理商,各地的子公司或者關聯公司作為商標的申請人來進行申請。該模式雖然統一了商標的實際使用主體以及申請主體,但由于注冊人名義不統一,總公司可能會喪失對商標的控制權,不利于商標布局的統籌。而且,把控管理成本和維護成本相對較高,并且可能會面臨經銷商或者代理商搶注商標的挑戰。
總之,賣家一定要做好自查規避不要誤用其商標造成產品被下架、店鋪資金被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