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香港在緊缺人才之下,2022年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放寬了人才引進政策,吸引眾多人才紛紛申請,截至今年9月,已有6萬人持簽證抵達香港,可見香港的優勢。
2023年10月25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了在任的第二份施政報告,“搶人才”措施加碼,宣布了9項重磅的“搶人才”措施。跟著小編來看看都有哪些重要措施。
重新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在香港投資于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房地產除外)3000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細節將于今年內公布。
2003年到2015年間,香港也曾經實施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一開始門檻為650萬港元,并且可以投資房地產。2010年之后漲到了1000萬港元,并且剔除了房地產投資。
時隔八年,香港重新推出投資移民計劃,相信是為了增強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資金規模,同時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相關專業服務的發展優勢。
擴大高才通名校名單至184所
去年底香港推出高才通計劃,給年收入250萬港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和本科畢業于全球百強名校的高智商人群申請香港身份開了一條綠色通道。
高才通推出后大受歡迎,今年1-9月累計收到5萬份申請,并有3.9萬人成功獲批,申請人數和獲批人數均高居各類人才引進計劃之首。
根據入境處的名單,目前全球符合申請高才通資格的大學數量總共有176所,其中內地9所、香港5所、臺灣1所。
高才通的申請者中,95%來自內地,這次高才通百強名校擴容至184所,新增8所高校中可能會以內地大學為主,此舉將令更多內地高智商人士也獲得申請香港高才通的資格。
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增至40%
長期以來,香港為了保障本地學生能夠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對接受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實施嚴格的限額,限額不超過20%,以便80%的學位能夠留給本地學生。
不過這樣做也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不利于吸引到外地的優質生源,不利于擴大香港高校的國際影響力,影響了香港幾所大學的長遠發展。
《施政報告》宣布,從2024/25學年起將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限額擴大到40%,以便吸引更多內地學生和外國學生到香港上大學,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允許非本地研究生兼職工作
長期以來,香港為了避免外地人跟本地人搶工作,對外地學生勤工儉學也有嚴苛的要求。只允許在校園內從事兼職工作,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20小時。
但是這樣一來,外地學生去香港讀書,既要承擔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卻又無法通過勤工儉學來補貼開銷,經濟壓力會增加許多,所以經濟條件不好的都不敢去香港讀書。
《施政報告》宣布,從11月起暫免在港就讀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增進他們對在港工作的體驗和認識,提升畢業后留港發展的意欲。有關安排將試行兩年,預計受惠學生超過35000人。
推出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
目前香港有一個非本地畢業生留港計劃,不過必須是在香港就讀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外地生才能申請畢業后留港工作。
現在新推出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在香港就讀指定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類似于大專)的外地學生,畢業后也可留港一年,尋找與其專業相關的工作。
不過這項政策規定必須是24/25年起入學的外地生才能享受,而且逗留期限也只有1年,比本科以上的外地生少1年。
外地人買房印花稅改為“先免后征”
2010年港府為了抑制外地人炒房,先后推出了2種針對外地人的“辣稅”。只要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香港購置物業就要繳納從價印花稅和買家印花稅,稅率合計高達30%。
這項政策的影響下,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香港買房要額外多繳納30%的稅負,買一套1000萬的房子,就要多交300萬元,這令很多赴港人才不愿買房安居樂業。
今年年初,港府為了吸引人才,推出了一項“減辣”政策,規定非香港永久居民,于2022年10月19日或之后在香港購置的住宅物業,在其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后可以申請退稅。
不過即便如此,要先繳納幾百萬的印花稅,然后等拿了永居再退還,算下來占用資金的成本也不下數十萬元,這些錢都只能由買家自己承擔。
如今《施政報告》宣布,將“先征后退”改為“先免后征”,即港府先豁免新來港人才購買的印花稅,如果人才來港9年后仍未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港府才向他們補征印花稅。
這樣一來,通過各類人才引進計劃拿到香港身份的人才,就變相享受到和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樣的買房優惠,不用額外損失幾十萬元的利息。
開放越南、老撾、尼泊爾人才來港
以往香港的各類人才引進計劃會將朝鮮、古巴、越南、老撾、尼泊爾、阿富汗等6個國家排除在外,禁止上述6國民眾申請。
《施政報告》宣布即日起開放越南人才來港就業的簽證政策,并放寬越南人商務和旅游“一簽多行”來港的申請門檻。
同時,《施政報告》還宣布開放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院校。
由于歷史和地緣的原因,香港跟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聯系也很緊密,如今將上述3國解禁,相信有助于擴大香港在上述地區的影響力。
新設人才服務辦公室
繼去年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臺后,《施政報告》進一步宣布,將在本月底成立實體的“人才服務辦公室”。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專門服務新引進的人才,幫助外地人才更好在香港安居樂業,融入進香港社會。
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
《施政報告》還宣布,明年香港將會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區域招攬人才交流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