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行政指數居全球首位
作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新加坡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穩定的政治環境、開放的投資政策和完善的法律體系,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隨著亞太地區經濟的增長,新加坡的市場潛力不斷釋放,成為企業進入東南亞市場的理想選擇。
新加坡公共行政指數居全球首位
英國牛津大學的布拉瓦尼克政府學院于2024年12月5日公布了最新布拉瓦尼克公共行政指數報告(Blavatnik Index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比較了全球120個國家的公共管理部門。新加坡民事服務全球居冠。新加坡在邊境服務、稅務管理創新策略和實踐方面領先全球其他國家。
圖源:《布拉瓦尼克公共行政指數》
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在今年6月發表《2024年全球競爭力年報》,顯示新加坡已經超越瑞士和丹麥等國,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作為全球的商業樞紐,新加坡政府對創新和企業發展持開放態度,同時提供了一系列便利商業活動的政策和服務,從而吸引了大量國際企業在此設立區域總部。
1.領先的亞洲創新中心與多元的商業生態體系
作為全球的創新中心,新加坡擁有4500家科技初創公司、400家風險投資公司(VCs)和240家加速器、風險創投公司和孵化器,為全球競爭力極強的生態系統奠定了堅實基礎。新加坡的初創公司能夠接觸到日益壯大的全球風險投資池,通過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與生態系統合作伙伴聯合推出的Startup SG計劃,初創公司可以獲得各種本地支持項目,并有機會在全球舞臺上建立聯系。
2.良好的市場準入與便利的營商環境
新加坡擁有超過7000家跨國公司,并與主要經濟體簽署了27項自由貿易協定(FTAs)和合作協議,形成強大的自由貿易網絡,使其成為理想的合作伙伴。初創公司可以利用新加坡的全球創新聯盟(覆蓋45個全球領先創新中心和全球研發網絡),加速進入新市場。此外,新加坡還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關系協定(RCEP),包括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不僅為企業消除了貿易壁壘,還為企業創造了更加開放和有利的市場環境。
圖源: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3.親商政策與強有力的政府支持
新加坡一直以來都以其卓越的營商環境和企業扶持政策聞名世界。作為國際商業和金融中心,新加坡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聲明中,進一步體現了對本土企業的堅定支持與實質性投入。
2024年,新加坡政府實施了高達13億元的企業援助配套,包括50%的公司稅回扣,回扣額高達4萬元。另外,“技能創前程企業補助計劃”延長至2025年6月,為雇主一次性提供1萬元補助。
4.具有競爭力的稅務體系
新加坡的企業所得稅為17%,在亞洲經濟體中較低。初創企業首20萬新元的應稅收入享受稅收減免。此外,根據《所得稅(修正)法案》,新加坡政府2025年將正式實施“可退還投資稅收抵免計劃”(RIC)政策,旨在鼓勵企業在新加坡進行高價值和實質性經濟活動的新投資。
符合條件的企業將可享受最高達20%的投資稅收抵免。若稅收抵免超出應繳稅款,超出部分將在未來四年內以現金形式返還給企業。該政策不僅增強了新加坡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還將有力推動本土企業的穩健發展。
在亞洲開展業務的不二之選
1.“新加坡+1”戰略
“新加坡+1”戰略,是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提出的一個經濟發展模式,旨在通過結合新加坡的全球商業中心和創新生態優勢,以及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的制造業優勢,實現1+1>2的效應,幫助企業快速拓展區域市場、打造多元化供應鏈、創造區域化新格局。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通過在新加坡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并在新加坡以外的地區設立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可以更便捷地進入東南亞市場,進而輻射到亞洲、中東乃至非洲地區。
新加坡+1戰略為企業全球化布局提供了新視角和戰略高地,使得新加坡作為投資與業務拓展的首選地,其優勢與機遇愈發凸顯。
2.新加坡“制造業2030愿景”
作為東南亞最受全球青睞的區域商業中心,新加坡一直視制造業為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制造業2030愿景”,旨在將新加坡打造成為先進制造業的全球業務、創新與人才中心;未來繼續爭取50%的增長,并確保制造業對新加坡GDP的貢獻保持在20%左右。
3.東南亞制造聯盟(SMA)
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新加坡+1”戰略并支持“制造業2030愿景”,新加坡推出了東南亞制造聯盟(SMA),這個聯盟目前已覆蓋位于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的10個工業園區。加入聯盟后,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將為在新加坡實施的,符合條件的研發和創新活動提供最高150萬新元的資助;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將為聯盟內伙伴公司提供一系列的一站式服務和優惠政策,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2025年是新加坡建國60周年,新加坡市場憑借其良好的經濟基礎、開放的貿易政策和吸引外資的環境,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對于希望進入東南亞市場的企業而言,新加坡不僅是一個理想的投資目的地,更是通往整個亞太市場的橋梁。通過科學合理的市場布局和對新加坡經濟環境的深入分析,企業能夠更好地把握機遇,實現持續增長。